电脑工作站1台
质谱成像可以通过分子质量实现生物标志物、代谢物、肽或蛋白质等的分子空间分布可视化。实际上在样品扫描过程中,质谱数据是在空间坐标阵列上收集的。通过在谱图分析结果中选择与感兴趣化合物相对应的峰,结合质谱数据绘制该化合物在样品中的分布图,从而生成质谱空间分布图。MALDI质谱成像首先需要将吸收紫外光的有机小分子基质均匀地沉积在待分析的组织切片上,常用的方法有升华法、电喷雾法、二流体雾化法和超声喷雾法等。 将已沉积基质的切片送入装有MALDI离子源的质谱仪后,使用紫外波长的激光对切片轰击。切片表面的有机基质吸收紫外光的能量,并将能量和电荷传递给生物分子,辅助它们解吸电离。在MALDI成像中,基质的种类、基质沉积的过程、激光的参数以及质谱仪的性能都会对成像图的效果产生影响[5]。MALDI成像的优势如下:(1)成像空间分辨率较高,可到达细胞级(小于5 μm)的水平; (2)可适用于不同种类分子(包括代谢物、脂类、蛋白、核酸及药物)的分析。目前,最先进的商品化仪器可达到40个像素点/秒的分析速度[6],大大缩短了MALDI质谱成像的分析时间。
1.2成像离子源:
1.2.1 AP-MALDI源(大气压下MALDI源)新鲜样品无需干燥脱水即可直接进入质谱,与ESI源可切换,同一软件即可实现全部操作。
1.2.2 离子化方式:AP-MALDI
1.2.3 激光器:使用固态激光器,激光波长337nm
1.2.4 激光频率:2kHz,最大100kHz
★1.2.5 激光照射直径: 最小≤5μm;最大100μm,1~100μm可调。可实现实际空间分辨率≤5μm的单细胞级别成像效果。
1.2.6 激光瞄准精度:1.4μm(最大倍率分析时)
1.2.7激光能量控制方式:通过静态和可变衰减器双重调节控制激光能量;激光束和离子流同轨道传输,对样品表面分子进行最大离子化。
1.2.8 分析速度:≥50pixel/sec。
1.2.9 最大观测放大倍数≤1μm
1.2.10成像像素:2x2 ~ 2400x1350
1.2.11显微镜观察模式:明视场落射和透射两种模式。实现显微镜图谱与MS图谱的精准叠加,保障待检测物质的原位鉴定准确性。物镜倍率转化为1.25倍至40倍的光学显微镜。
1.2.12 配置显微摄像系统,用于待测样品表面观察与定位
1.2.13载物台样品板:支持玻璃载玻片或不锈钢靶板
1.2.14载物台样品板大小76× 26 mm
1.2.15 成像数据取得机制:光学显微镜图像上可选定区域进行分析,无需标记
1.2.16一次扫描可同时实现高质量的一级质谱全扫描成像和二级质谱碎片成像
1.2.17 标本载体采用常规载玻片
1.3 质谱:
1.3.1 质谱类型:四极杆飞行时间或高分辨质谱仪
1.3.2 分子量范围:
LC-MSMS:MS 50-3000 m/z, MS/MS 60-2000 m/z
MALDI-MSMS:MS 50 ~ 3000 m/z, MS/MS 60 ~ 1,200 m/z
1.3.3 分辨率: 120000FWHM。
1.3.4质量准确度: ≤1ppm
1.3.5质量稳定性: 24小时<+/-1ppm
1.3.6 质量分析器: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率质量分析器。
1.3.8四极杆:带预杆的金属钼双曲面四极杆,增强离子聚焦和抗污染功能,有效降低中性分子引起的背景噪声。
1.3.9碰撞池:碰撞池采用多极杆超快速碰撞池,加速电势场加碰撞气压控制,同时进行线性高压加速,可有效消除记忆效应和交叉污染。
1.3.10检测器:独立电荷检测器
1.3.11质谱调谐和校正系统:可实现全自动质谱调谐和校正